學術礦大

學術礦大

【人文大講堂】(2024-15)——大衆篆刻十八講

作者:楊靜 日期:2024-11-25浏覽量:

講座時間:202411299

讲座地點:人文與藝術學院A111

主講嘉賓:駱芃芃

 江

 馬俊華

 周威濤

主辦單位:

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宣傳部

支持單位:

高等教育出书社

中華世紀壇藝術館

西泠印社出书社

威海印社

承辦單位:

PP电子大学人文社會科學處

PP电子大学人文與藝術學院

中國礦業大學美育中心

中國礦業大學淮海文化傳媒研究院

內容介紹:方寸之間,氣象萬千。篆刻是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,在方寸之間給人以雅致的審美享受。徐州擁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,是漢文化的發祥地和集萃地。漢代是篆刻藝術發展的輝煌期,漢印資源得天獨厚,曆史與藝術價值極高。如龜山漢墓出土的“劉注”龜鈕銀質印章,文字風格介于篆書和隸書之間,正是這方銀印確認了墓主身份,從另一個角度展示了徐州曆史文化底蘊和金石藝術發展脈絡。

“大衆篆刻”理念提出始于二十多年前,大衆篆刻倡導者提出了“保衛漢字,弘揚漢字,讓篆刻藝術走向大衆”的時代呼喚。《大衆篆刻十八講》由大衆篆刻叢書編委會編寫、西泠印社出书社出书發行,旨在啓迪大衆思考篆刻藝術在新時代如何創新發展,發揮印章“言美、言志、言情、言趣、言事、言史”的獨特作用,鼓勵更多的篆刻愛好者邁上篆刻藝術的高原,不斷攀登新的岑岭。

中國篆刻作爲中華曆史文明的優秀代表和經典藝術,作爲一種全球文化形態,進入了人類文明傳承、保護和發展的領域。中國礦業大學一直以來致力于將篆刻這一項傳統文化引領進校園,激發培養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愛好,爲學生帶來更多的藝術享受和文化自豪感。此次《大衆篆刻十八講》在中國礦業大學组织篆刻交流和学术研讨运动,互鉴互学,差异地域的篆刻流派和思想观點相互启发、碰撞融会,配合助推今世公共篆刻艺术的生长。

嘉賓介紹:

駱芃芃,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杭州师范大学、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。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党代表,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。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。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第一副会 长。中日金石篆刻协会会长。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,西泠印社理事。曾获“文化部优秀专家”“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事情先进小我私家”“全国先进事情者”等称谓。多次在海内外举办小我私家艺术展、国家级专业展和交流运动。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国家博物馆、大英博物馆、捷克国家博 物馆等收藏。编著、主编和编辑书籍百余部,发表学术 论文多篇。

江吟,1963年出生,碩士學曆。國家一級美術師、編審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。現任西泠印社理事、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、規範漢字書寫專業委員會理事長、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、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、浙江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、浙江省文史館館員。榮獲中宣部文假名家暨“四個一批”人才、全國新聞出书廣播影視系統勞動模範、韬奮出书獎、曾憲梓教育獎、浙江省“五個一批”人才、杭州市第五屆傑出人才、杭州市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號。曾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、西泠印社出书社社長。

馬俊華,編審、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。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,供職于高等教育出书社。長期從事大衆篆刻的普及、推廣和研究事情,擔任教育部(全國)教育書畫協會常務理事、副秘書長、篆刻藝術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,中華世紀壇大衆篆刻體驗中心顧問,以及由教育部語用司主辦的2019年中華誦寫講大賽學生篆刻大賽評委會副主任等職,有書法、篆刻和國畫作品參加“印記中國——大衆篆刻作品展”“全國教育書畫邀請展”等展覽,主要著作有《淺談中國印章藝術》《大衆篆刻十八講》(合著)等。

周威濤,《大衆篆刻十八講》編寫組組長,國家電網“國網印吧”職工文藝品牌焦点骨幹,《國網印吧叢書》編寫組副組長,中國電力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,中國電力美術家協會會員,中國電力書法三十強,國家電網職工書法篆刻美術作品展評委、展覽設計、國網職工文創大賽評委、展覽設計,《印記中國》《印記抗疫》《印記中國·脫貧攻堅奔小康》《印記初心》《印記冬奧》《印記留學報國》《印記北京中軸線》大衆篆刻作品展評委,教育部曆屆《印記中國》全國師生篆刻大賽評委,中國美術館作品館藏,威海印社社長,哈爾濱工業大學(威海)書院導師。